農工黨員何鳳嬌教授獲2011年度國家科技獎
文章來源: 作者: 時間:2012-02-20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會場。新華社記者 馬占成攝
中共中央、國務院1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李長春、李克強出席大會并為獲獎代表頒獎。
農工黨員何鳳姣教授獲“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二等獎”。主持完成成果“高耐磨性、高耐蝕性、環(huán)保型鎢合金電鍍技術研發(fā)及應用”發(fā)明了不含歐盟ROH指令禁止元素、鍍液pH為6-8的環(huán)保型鎢合金電鍍配方及工藝,用該工藝電鍍出的鎢合金鍍層具有高耐磨性和高耐腐蝕性,成功替代了困擾世界制造業(yè)的六價鉻電鍍工藝,已用于工程機械、煤礦機械、制藥機械等部分零部件;解決了惡劣環(huán)境下金屬零部件高耐磨、高耐蝕性能要求問題;研制的防腐抽油桿、防腐耐磨震擊器等產品已規(guī)模化應用于類似新疆塔里木油田極端腐蝕環(huán)境(高礦化度、高濃度硫化氫、二氧化碳),以普通的鋼材有效替代了昂貴的超級13Cr及鎳基合金。
該項目已獲國家發(fā)明專利授權5項,實用新型3項;發(fā)表相關論文20篇;專家鑒定認為,該技術居國際領先水平;有102家單位接觸、應用該項技術,涉及到石油鉆采機械、工程機械、藥物機械、煤礦機械、五金工具、印刷機械、造紙機械等行業(yè)。獲國家重點新產品證書;國家環(huán)保總局環(huán)境保護A類推廣證書;2005年被發(fā)改委列為國家鼓勵發(fā)展的260項實用環(huán)境保護技術之一;本項目不僅能從源頭上消除六價鉻污染,更能提高機械設備關鍵性零部件的性能,為機械制造業(yè)帶來了變革,促進產業(yè)鏈的整體升級。
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共授獎374個項目和10名科技專家。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2人;國家自然科學獎授獎項目36項,其中一等獎空缺、二等獎36項;國家技術發(fā)明獎授獎項目55項,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5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授獎項目283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20項、二等獎262項;授予8名外籍科學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何鳳嬌教授(女)在人民大會堂接受國家領導人的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