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與民意]建議政府采取得力措施 確保醫院正常醫療秩序
文章來源: 作者: 時間:2005-08-15社情與民意2005第十二期(總第20期)
中國農工民主黨湖南省委宣傳處編 2005年8月15日
我黨黨員、岳陽市政協委員劉志敏認為:近幾年來,醫療糾紛呈現直線上升的趨勢,尤其是內地的中小型醫院出現醫患關系緊張局面。患者及患者家屬對醫院普遍存在著不信任態度;出現了侮辱、謾罵、恐嚇、毆打、綁架勒索醫務人員,在醫院搭靈堂、抬尸鬧事,打砸醫院等現象。醫生也存在著對患者的戒備心理。醫患關系降到了歷史上的最低谷。
醫療糾紛解決現狀令人憂患
① 患者不愿意走正常解決途徑。
患者與醫院發生糾紛后,醫院一方希望通過公平、公正的途徑解決,尤其是在出現并發癥與患方發生爭議時,醫方愿意通過醫學鑒定或法律的途徑解決。但有些患者及家屬不愿意從正常的途徑解決,其目的是在協商解決時爭取主動地位,獲得高額的醫療補償金額。
②醫院處于被動挨打地位。
醫院在醫療糾紛中常常處于被動挨打的地位,尤其是中小型醫院,經不起大的醫療糾紛的沖擊,現在最常見的是患者采取封鎖醫院大門,或在醫院陳尸鬧事,首先是直接影響醫院業務,另外對醫院的聲譽有很大的影響,影響到醫院的業務量。
醫患矛盾進一步加深。
目前醫患關系已降至歷史的最低點,患者對醫院存在著信任危機,醫生對病人也存在著防備心理。引起病人不信任醫院和醫生有很多深層次的原因,一旦治療效果不佳,往往引發醫療糾紛。近年來醫療糾紛不斷升級,醫生對病人也存在著防備鬧糾紛心理,因此對待病人謹小慎微,害怕發生醫療差錯事故。由于醫生怕承擔責任,許多能治的疾病都推到上級醫院治療,許多該被搶救過來的病人都不敢冒險搶救,使得許多病人醫療費用增加,治療時間被貽誤。
③ 臨床醫生人人自危。
在醫療過程中,醫生挨打受罵已不是個別現象,這樣嚴重挫傷了醫務人員的感情。雖然引起了衛生各級領導部門的重視,但整個社會對醫生的目前處境仍不重視。有許多地痞流氓故意在醫療過程中尋釁鬧事,稍不如意就隨意侮辱打罵醫務人員,更為嚴重的是隨意將醫務人員扣押作為要求醫院賠償的砝碼。公安部門在處理毆打醫務人員案件時常常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助長了社會上對醫務人員不尊敬的歪風。
暴力進一步升級
病人及家屬打砸醫院已是司空見慣的事了。有的聚眾鬧事,沖擊醫院,毆打醫務人員,撕毀病歷,破壞醫療設施;有的扣押醫院急救車輛;有的抬尸鬧事,拉橫幅,封鎖醫院大門,在醫院內擺設靈堂;有的跑到院長家里鬧事,醫院領導和醫務人員的人身安全沒有保障;有的與醫院協商不成,還會在街上或政府門前游行示威,堵塞交通。公安部門常常在這些情況下介入的力度很弱。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社會上的黑惡勢力已介入其中,他們往往以病人家屬的身份出現在醫院,使得事態進一步惡化。
醫學鑒定愈來愈難
醫學鑒定是醫患雙方不能協商解決的情況下,雙方共同向當地醫學會申請,或由行政主管部門指定對患者在醫療過程中是否存在著過錯做出評判。進入到向醫學會申請鑒定的程序。但是患者在醫學鑒定過程中,一旦結果對自己不利,就認為醫學鑒定都是醫學界的人,有偏袒之疑;有的人到醫學會大吵大鬧,影響醫學會正常工作秩序,有的還威脅鑒定專家。
醫療法制不健全。
在我國法制不太健全的今天,醫療糾紛處理不規范,在運用法律法規上,法學界也存在分歧,有的認為患者是消費者,有的則認為不是消費者,因此在處理醫療糾紛時應用法律的原則就出現不同的結果,許多地方法院采用過錯責任原則,有的則采用公平責任原則,這樣給醫院賠償造成了混亂。
解決辦法:
鑒于上述極不正常的現象,政府必須重視醫院醫療秩序的問題,保證醫務人員的人身安全,建議如下:
1、快速出臺維護正常醫療秩序的地方性法規,可以參照浙江省出臺的《維護正常醫療秩序的地方性法規》。
2、公安、法院等部門應從嚴、從快懲罰借醫療糾紛鬧事,索取錢財的犯罪分子。
3、政府應當撥出專款,在人、財、物上努力支持,醫學會成立醫療事故鑒定中心。
4、加大宣傳力度,使更多的醫療糾紛解決步入法制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