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與民意]關于建立多元化能源的建議
文章來源: 作者: 時間:2005-07-29社情與民意2005第十一期(總第19期)
中國農工民主黨湖南省委宣傳處編 2005年7月26日
我黨省委副主委、全國人大代表、湖南師范大學黃瓊瑤教授最近就我國的能源問題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她認為:
能源問題是當今國際社會焦點之一。為爭奪能源利益,美國在十年內對伊拉克發動了兩次戰爭;兩伊打了數十年仗;中東地區局勢一直不穩定……同樣,能源問題也關系到我國國計民生和經濟的發展。近幾年來,能源的問題影響到居民生活用電,這已成為許多城市街頭巷尾茶余飯后議論的話題。同時,為了保證居民用電,不得不對企業限電,這又限制了經濟的發展。我國2004年繼2003年“電荒”入世后第三年,全國27個省級電網拉閘限電,成為電力短缺最為嚴重的一年。江浙地帶企業用電出現開三停四的局面,帶來了損失以百億元計算。2004年長沙地區采取的是開二停一的措施,不僅影響了企業的用電,也給居民用電帶來了不便。為多途徑解決用電問題,我們提以下建議:
能源有水能、風能、礦石能、核能、日照能和生物能等等,這些能源都被人們用于發電。溫總理也十分關注能源問題,前不久親自到大亞灣核電站考察核能的應用,但目前,采用各種能源發電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水能發電有季節性;風能發電要有一定的地形地貌作支撐;煤和石油屬礦石能,我國是1 3億人口的大國,人均占有的煤和石油資源在世界上是屬排名靠后的國家,何況我國的石油亦靠進口;日照能發電在南半球比較適合,由于造價不菲,我國僅在廣東省試用;前段國內許多城市推廣使用生物能,用焚燒辦法發電,但幾年的運用發現在焚燒過程中會散發一種叫二惡英的有害氣體,對生物和動物有害。現在,在國外許多國家已逐漸尋找更有效的創能途徑和措施來替代。查資料所獲:現在有些國家試用生活垃圾發酵后產生的沼氣來發電,建立這樣的發電廠造價不高,原料充足,切合我國實際,值得探索。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多,居民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用電巨增,人口增多生活垃圾也隨之增加,建議:居民用電用生活垃圾發酵后產生的沼氣發電的電源;讓水電、火電、風電等電源用于生產用電和商業用電。既符合可持續性發展,充分發揮資源的循環使用又符合科學發展觀,希望將使用生鮮垃圾發電納入“十一五”計劃之中。
建立生鮮垃圾發電的可行性:
1、有經驗可取。日本的交通省從2003年開始實施生活垃圾發電計劃,利用垃圾中菜葉和污水處理廠的沉淀物混合發酵產出沼氣,作為渦輪發電機的燃料。2004年4月日本東京地區開始建一座生鮮垃圾發電廠,電廠設計生鮮垃圾日處理能力為110噸,相當于73萬人產生的生鮮垃圾量,產生的電力可供2420戶居民使用。日本是電氣化國家.居民生活生鮮垃圾的產出量要少于我國居民,而居民用電量要高幾倍、。因此,建議組織相關專家赴日本考察取經,并制定可行性報告。
2、場地選擇。我國每一個城鎮都有一到多個垃圾填埋場。由于每天填埋的垃圾幾千甚至上萬噸,填埋時必須要用汽車擠壓后才將新拖的垃圾傾倒,時間久了就必然會產生沼氣,目前,是試用插管道來進行排放,既污染了環境又浪費了資源。若能采用密封發酵的辦法對產生的沼氣加以利用,在填埋場上建發電廠,既能解決沼氣排放問題又能提供新的能源。況且,填埋場的地面處理不妥,產生的污水會污染地下水,影響居民生活用水,后患無窮。
3、建造生鮮垃圾發電廠符合政府科學發展循環經濟的思路。有利于實現資源可持續循環利用,減少資源占用和消費,為子孫后代造福,又有利于建立節約能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和消費方式。
4、有利于資源再利用。目前,醫用垃圾和建筑垃圾已分開處理,而生活垃圾處理不一,如果將生活垃圾用食品垃圾回收箱儲存,按要求專人回收,送到專門車間粉碎混合密封,經過一個月的發酵,其產生的沼氣就可用于發電,因此,建議可在人口眾多而已開展垃圾分類工作的城市建立,然后推廣。
5、建立生鮮垃圾發電廠是一種新型企業。有利于加速城市環保建設,又能創造更多的“4050”人員再就業的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