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思光在湘西組建“湖南溆沅辰人民解放總隊”
文章來源: 作者: 時間:2012-07-18武思光先到長沙,晉見了當時的省長程潛,會見了知名人士唐生智,并做了國民黨湖南省保安司令部參謀長武希良的工作,勸其棄暗投明。在長沙他還與曾擔任過溆浦縣長的湘西實力派人士向承祖見面,相約返湘西共謀其事。然后他先回到當時湘西的政治、軍事、文化中心沅陵縣城,隱居在沅陵縣城鳳凰山下的竹林賓館。在沅陵,武思光發展了在沅、榆、常工務總段工作、擁有少數武器的進步青年諶振興,并指定其為沅陵聯絡站負責人。當時他的侄兒武長城在沅陵的湖南辰郡聯立中學教導處工作,他布置武長城盡力開展湘西農工黨的地下活動。不久他召集湘西的農工黨員在辰郡聯立中學武長城住的房間開會。會上他分析了當時革命的大好形勢,接著他以中央特派員名義,宣布中國農工民主黨湘西地下黨支委會成立。接著他指明了黨組織的反蔣任務,并對五人的工作作了分工。11月24日,他帶領這幾位農工黨員離開沅陵縣,繞道張家坪,爬過溆浦縣和沅陵縣最高的界峰—擂鼓城,沿路宣傳反蔣道理,于11月底回到家鄉溆浦縣低莊。
一、組建“湘西人民革命軍”
武思光回到低莊后,利用其國民黨中將的身份和威望,以保衛桑梓不受蹂躪為號召,一面秘密召集大革命時期的中共黨員、親朋故舊武文元、武強、武德章、武長城、朱元陶、劉繼明等秘密集會,蘊釀組軍。一面于49年3月6日公開在溆浦縣城召集縣國民黨書記長王悠然、國民黨師長諶惠錦、自衛總隊隊長賀幼農以及實力派人物向承祖、戴丹元、馬駿等各界頭面人物開會,借防止號稱擁有兩萬人槍,自封為正、副軍長的張玉琳、石玉湘進駐溆浦,決定統一全縣武裝,成立“湘西人民革命軍”,由武思光任司令員,向承祖任副司令員,并派兵在大江口、竹坡凹、王家坪三處險要之地扼守要沖,防阻張玉琳部進入溆浦。3月8日,向承祖率其舊部諶惠錦帶領全師人馬離開溆浦縣城進駐其老家龍潭,向承祖走后,“湘西人民革命軍”實力大減,已名存實亡,其時賀幼農早已與張玉琳暗地勾結,不聽指揮。當張玉琳得知向承祖退走后,即派副軍長石玉湘率主力一個師逼近溆浦縣城。兵臨城下之際,武思光發動全城店員、學生和工商界人士游行示威,喊出“打倒張玉琳”、“石玉湘滾出去”、“不許辰溪土匪動我縣一草一木”等口號來抵擋國民黨部隊的進入。賀幼農見時機已到,分別率戴丹元等迎接石玉湘入城。武思光被迫退回低莊。
二、重組“湘西人民革命軍”
武思光被迫返回低莊后,吸取了沒有自己的武裝難以開展軍事斗爭的教訓,決心組建自己的隊伍。他以低莊為基地,就近在低莊、花橋、明牌、朱灣四鄉發展基本群眾,成立聯合辦事處,分別由武強,李培旦、張維新、周旦生負責,由武思光任辦事處主任。辦事處的主要任務就是:建立武裝隊伍。武思光傾其個人全部家財,雇請鍛工,日夜趕制馬刀、戈矛、短匕等兵器,還澆鑄“豬仔炮”,購置火藥等。同時積極動員現有武裝倒戈反蔣。武強當時為低莊鄉鄉長,他率鄉警隊百余人槍全數倒戈,朱元陶率領其策反倒戈的警察所向逢養部槍五十余支,機槍一挺和王悠然、王楚偉隨同周旦生等人槍五十余支一起加盟,另還在四鄉搜集民槍等。與此同時,武思光派武德章沿資江而下,找到了中共湘中地下工委書記熊邵安,組織部長熊啟凡,向他們說明農工黨在湘西搞武裝的來由和企圖,得到了中共湘中地下工委的支持,一切就緒之后重新組建的一支由農工黨掌握的武裝隊伍“湘西人民革命軍”于1949年4月4日正式宣告成立。武思光任司令員,武文元任副司令員,劉繼明任政委,下設參謀、政治、軍需、副官四處,直轄四個團、一個政工隊、一個大刀隊,三個警衛班。4月5日司令部派人四處張貼布告,闡明起義宗旨:推翻蔣介石政權。聲勢逐漸壯大。此后,通過分化瓦解,促成了湘西多處偽保安、警察兵力的起義或投誠。他們以溆浦低莊為中心,在湘西雪峰山、白元山、天河池、分水嶺、讓家溪、黃溪灣一帶與國民黨部隊戰斗。
三、湘西人民革命軍的主要戰斗經歷:
1、吉家沖遭遇戰。
1949年4月25日凌晨,“湘西人民革命軍”二團一營營長劉士康帶一個排,攜步槍十余支,機槍一挺在遠離基地的吉家沖富裕人家坐催軍糧,被敵軍發覺,敵石玉湘部駐花橋蔡和保安團一個加強連突襲。當前哨打響后,劉士康營長隨即率全排搶占村口通道要隘。敵持人數四倍于“革命軍”、武裝十倍于“革命軍”的優勢,一抵村口便亂槍齊發,猛撲過來,妄圖一口吞掉劉營長一行后奪糧而去。劉營長沉著冷靜,按兵不動。待敵人撲至陣前方令開火,劉營長親自端起機槍向敵猛射,敵遭此突然襲擊,轉頭逃竄,扔下了五具尸體。劉營長率戰士手持步槍、大刀長矛等沖出追來,因敵眾我寡旋又撤回村口原地固守。敵首輪進攻受挫后,不敢硬沖,仗著人多火力強,在三挺機槍掩護下,多次摸索著向我陣地進攻,均遭我軍阻擊,未能近我陣地,戰斗一直僵持到中午。劉營長打了大半天惡仗,唇干舌燥,正仰頭喝水之際,被一顆流彈擊中頭部,英勇犧牲。正在此時,“革命軍”增援部隊趕到,掩護二團一營向花橋方向安全撤出。
2、馬轡市突圍戰
4月30日,“湘西人民革命軍”根據中共湘中地下工委的布置,為響應桃源起義軍孟養吾攻打常德,迎接解放軍勝利渡江南下,武思光司令員決定揮師東進,進駐益陽,威脅長沙。是日,“革命軍”全體指戰員每人帶足三日糧食。由王悠然、周旦生團轄直屬張維新大刀隊擔任左翼,從潭家灣出發,由黃溪灣抄馬轡市后路與右翼主力會合。武思光司令員則親率劉士曉團、李培旦團等主力為右翼,直插煙溪,下馬轡市與左翼會合后進入東坪待命。為配合“革命軍”東進,武思光司令員派參謀張在和、趙威去安化與安化縣參政長張義林聯系,促其將已有聯系的縣自衛總隊長蔣本藝,煙溪警察所所長鄧憲章迅速倒戈。當“革命軍”右翼部隊按原定路線浩浩蕩蕩開進國民黨原并未設防的馬轡市區時,突然陷入了蔣介石79軍一個軍外加省保安團的層層包圍之中。待發現陷入重圍后,武思光司令員立即部署兵力選擇地形進行抵抗。眼前的敵軍是一支訓練有素的正規軍,兵力數十倍于我,在一陣密集的炮火與槍聲過后,四面傳來“繳槍不殺”、“投降有賞”的狂叫,喊聲過后又是一陣炮火槍聲,如此者再,卻始終沒有發起強攻。武司令緊急召見各位指揮員,分析道:一是敵軍尚未模清我軍底細,不敢貿然進攻,二是敵軍仗著裝備優良妄圖以炮火壓我就范。估計我左翼部隊可能受阻,硬拼將會付出重大傷亡,故武司令員果斷命令部隊集中一切重型武器向奎溪方向突圍,沖出包圍圈后同左翼部隊取得聯系。各指揮員得令后,迅速調集30門“豬仔炮”向著奎溪方向猛轟開路,豬仔炮每發可裝兩斤硝藥、半斤鐵丸,點火后炮聲如悶雷,鐵丸如驟雨,散布面大,觸之非死即傷,一輪炮響,打得敵人暈頭轉向,機槍手集中火力掩護,士兵們大刀長矛開路,殺聲震天,迅速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左翼部隊得知右翼被圍的消息后,隨即在奎溪坪布防,掩護主力后撤。敵79軍和保安團部追至奎溪,發現“革命軍”已有接應,遂停止了追擊。是役湖南溆沅辰人民解放總隊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由于武司令員指揮得當,戰士們勇敢拚殺,竟無一人死亡,但掛彩者不少,兩位副官被俘。其中副官劉俊向理安方向突圍掉隊,被俘,抓去邵陽坐牢三個月,直至程潛在湖南和平起義后方獲釋。
東進未成,“湘西人民革命軍”退回溆浦縣黃溪灣進行整頓,之后選定在溆浦縣與安化縣之間的峨子腦為臨時根據地。同時積極籌措軍需,準備新的戰斗。
3、峨子腦殲滅戰
“湘西人民革命軍”東進未果,原根據地低莊、花橋、橋江一帶又被賀幼農部主力進駐,“革命軍”陷入孤軍作戰的困境。其時,張玉林秉承白崇禧的“人防長城”的布置,在沅陵縣專門召開“討武”軍事會議,參加者一致認為當務之急首先是消滅其統治區內的武思光領導的這支武裝。會后,張玉林親赴溆浦督戰。
5月下旬,敵石玉湘、賀幼農率五個團,外加直屬隊,號稱兩個師五千人直奔“革命軍”的臨時根據地——峨子腦。 “革命軍”經過短暫休整,斗志旺盛,一切準備就緒。得知敵部進范,早已埋伏在先。當賀幼農部一個先頭連的沖鋒隊踏進“革命軍”的包圍圈后,“革命軍”占據的制高點上機槍火力立即切斷敵后繼部隊前進之路,圈內敵人則被“革命軍”的“豬仔炮”、抬槍、土炸彈等一陣猛烈轟擊,令人驚魂甫定,隨后“革命軍”直屬張維新大刀隊猛撲沖進敵人陣地,殺得敵人四散紛逃,在極短的時間內全殲賀幼農一個連。賀部損失一個連后,依仗兵力的眾多,用密集的火力穩住陣腳,不肯后撤,陣地前硝煙彌漫。為迫使敵軍后撤,武思光司令員命令李培旦團一營出擊。一營營長高佩南、副營長舒之清身先士卒率領全營以土炮開路、機槍掩護,向敵右翼猛撲。敵以機槍阻擊,舒副營長素以神槍手著稱,一槍擊斃敵機槍手,奪過機槍反身猛射,全營戰士見狀奮勇向前,槍刺刀劈,敵軍紛紛潰逃,追擊中舒副營長左腿中彈負傷。反擊成功后,高營長親背舒副營長返回陣地,此時,敵二線部隊反撲過來,情況十分緊急,舒副營長幾次要營長放下他,營長堅決不肯,舒副營長為了部隊的安全撤出,強行從營長背上滾下來,喝令同志們快撤,自己抱著機槍猛掃,只身掩護戰友,直到彈藥耗盡,被沖上來的敵軍刺死,而全營戰士得以安全撤回。這次戰斗前后打了五個多小時,給了敵人以重大的殺傷,迫使石玉湘不得不同意賀幼農撤兵。
4、八方頭突擊戰
峨子腦殲敵戰后,“土八路”湘西人民革命軍名聲大振。考慮到張玉林“討武”決不會就此罷休,故“革命軍”將隊伍轉移至潭家灣、牛鼻潭一帶休整。是時經爭取又有張孟夏部加入“革命軍”,被編為第五團,沅陵站諶振興帶回偽專署李容杰分隊和張家坪地方武裝李超閣、李健獻部編入第六團,“革命軍”人員增多,力量更加壯大,經常以團為單位出沒于安化縣與溆浦縣之間,開展宣傳、擴大影響,對分散敵部以出其不意的襲擊,逼使敵人龜縮集鎮,不敢貿然下鄉騷擾。
賀幼農部自進駐低莊后,將司令部設在八方頭,低莊人民不堪遭受賀匪蹂躪,紛紛要求“革命軍”給賀以嚴厲打擊。武思光司令員經過審慎考慮,決定于6月19日輕裝夜襲八方頭賀幼農司令部。當日晚,“革命軍”以直屬張維新大刀隊和武明秀警衛連為突擊隊,擔負直搗敵巢捕捉賀幼農的使命。部隊傍晚便從胡家坪出發,連夜行軍,拂曉抵達低莊。而李強團隨后出發擔任掩護,劉士曉團等負責接應。張維新大刀隊憑著人地兩熟之利,率大部隊,繞開低莊直奔賀幼農師部駐地八方頭。他們悄然摸到司令部前后門,砍死衛兵六人,此時武明秀警衛連趕到,架起“大豬仔炮”,用裝滿火藥20斤,彈丸5斤的大豬仔炮轟倒敵師部側面的團部磚墻,戰士們沖入敵師部、團部,不到半小時,殺敵15名,傷敵無數,繳槍五十余支,被殺敵人中有賀幼農侄兒、上校團副賀×。張維新率隊沖進師部門后直撲賀幼農睡房,可惜賀已逃遁。此役總隊出奇制勝,突擊大獲成功,賀幼農驚恐萬分。戰斗中總隊戰士張金生、張菊生、舒老伍等人犧牲。戰士張在義在撤退時因傷被俘。賀幼農為了給侄兒報仇,喪盡天良,將張在義脫光衣服,四肢捆綁,伏臥在賀×靈前,用鐵釘釘住腳板和手掌,背上用刺刀扎出五個孔,屁股上插上松毛,點上香燭當成豬祭。壯士張在義遭此凌侮大辱,混身流血但罵聲不絕,最后被割頭灑血慘死祭壇。消息傳來,“革命軍”全體指戰員悲痛萬分,也更加堅定了大家打敗蔣家王朝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決心。
四、更名為“湖南溆沅辰人民解放部隊”
7月,隨著國民黨軍隊的節節敗退,白崇禧加強了對湘西的控制,國民黨17兵團司令黃杰命張中寧趕來湘西任新二軍軍長,任命張玉琳為副軍長。張中寧赴任后親臨溆浦縣城,督促石玉湘、賀幼農等部全力以赴務必消滅湖南溆沅辰人民解放總隊。“總隊”為保存實力,除留部分力量在安化、溆浦兩縣間,用游擊方式與敵周旋外,主力則移至安化縣被潭溪一帶。此時,“革命軍”與中共湘中地下工委已有多次聯系和溝通,并實際上接受了中共湘中地下工委的領導。中共湘中地下工委從湘西的局勢發展考慮,為統一溆浦人民武力,商定將“湘西人民革命軍”更名為“湖南溆沅辰人民解放總隊”,由湘中地下工委書記熊邵安以書信形式告知了武思光司令員。8月,“湘西人民革命軍”正式啟用“湖南溆沅辰人民解放總隊”番號。取得番號的“湖南溆沅辰人民解放總隊”一方面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取得聯系,一方面侍機擴大隊伍,原駐東坪的自衛隊隊長蔣本藝及駐煙溪的警察所所長鄧憲章先后率部來投歸“總隊”,至此總隊人槍已上兩千,下屬六個團,一個直屬大刀隊和一個支隊,力量較前大為增強。
五、接受中國人民解放軍指揮并協同作戰。
1949年7月,湖南溆沅辰人民解放總隊在安化被溪潭一帶擴編的同時,最大的收獲是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取得了聯系。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四野前進指揮所已挺進到了益陽縣馬跡塘。“總隊”副司令員武文元曾在廣州農民講習所與黃克誠將軍相識,此時由他親自前往聯系,受到熱情接待,黃克誠同志親筆給武思光司令員回了信,并告知他已將“總隊”的要求告知了中共在湘西的負責同志和駐軍。之后,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7軍軍長曹里懷、副軍長晏福生,中共湘中地下工委書記熊邵安及解放軍一一三師、一一七師、一四0師、一四七師的負責人均與“總隊”有書信往來,商談有關事項。解放軍除贈送“總隊”子彈數箱外,并將“總隊”傷員全部接到馬跡塘的解放軍醫院治療,接著又派政治工作人員二十余人幫助“總隊”工作,加強指導。“總隊”則送劉士柏、梁中楚等十人赴解放軍指揮部學習。解放軍一一七師和一一四師先后又送來子彈三千余發,手榴彈四箱。關于“總隊”的給養問題,指揮部決定,“總隊”在溆浦縣部分直接向當地殷實富戶攤籌,在安化縣部分則由中共湘中地下工委領導的“安化人民武裝隊”熊啟凡隊長負責供給。
8月,解放軍一一三師挺進到東坪,解放軍前進指揮部命令,我部武器彈藥全部由一一三師配給,“總隊”由一一三師閻永讓團長直接指揮,并全部佩帶“中國人民解放軍”符號。此時,“總隊”戰士個個摩拳擦掌,為解放家鄉紛紛請戰,士氣十分高昂。
1、配合解放軍進軍 夜襲巖灣祠堂 8月25日,閻團長指示總隊,為配合解放軍主力沿煙溪公路進軍,“總隊”的任務是:
(1)、向潭家灣靠攏,監視潭家灣之敵,敵如后退,尾追前進;(2)、設法摸清低莊之敵情。“總隊”接受命令后,即向潭家灣前進,在水隘處遇上敵石玉湘部的張勝楚營,敵不堪一擊,潰不成軍,“總隊”俘敵九名,繳槍九支,“總隊”乘勝追擊,在黃溪灣與敵再度交火,將敵趕出潭家灣。追擊中,適解放軍先遣營胡營長帶隊趕到,送槍彈以示嘉獎,見戰士劉文學負傷又贈送擔架一副,這些都充分體現了戰地的戰友情誼。
“總隊”抵達牌子田后,勝利地完成了掩護解放軍主力挺進煙溪的任務。8月28日,據當地群眾密報,敵戴丹元一個營移駐在溆浦縣巖灣祠堂,要求“總隊”進剿,并自愿帶路。戴丹元系溆浦城有名富商之子,張玉琳的警備營長,平時作惡多端,民憤大,人人切齒,“總隊”決定除去這個惡瘤。是夜正值農歷閏七月初五,月黑星稀,“總隊”一個加強營急行軍包圍了巖灣祠堂,摸掉哨兵后,直撲祠堂內,二百余敵兵從酣睡中驚醒皆成俘虜,戴丹元也同時被俘。“總隊”不花一槍一彈,全殲敵人二百余人,繳獲馬克辛重機槍三挺,其它槍支百余支,打了一個漂亮仗。狠狠打擊了張玉琳、石玉湘、賀幼農等反動派在溆浦的囂張氣焰。
2、解放溆浦城 9月16日,解放軍一一三師以湖南溆沅辰人民解放總隊為前導,向溆浦縣城挺進。盤踞在低莊的賀幼農部還誤認為是“總隊”單獨進攻,率部頑抗,在分水界一帶與“總隊”發生戰斗,“總隊”在解放軍強大聲威的鼓舞下,士氣旺盛,愈戰愈勇,給敵軍以重大打擊,迫使其不得不向新化方向逃。18日“總部”一舉攻下溆浦縣城,打死敵官兵十余人,活捉五十余人。張玉琳、石玉湘極為狼狽地向辰溪老巢潰逃。為了不讓敵人有喘息的機會,“總隊”奉命繼續追擊,一直追至溆浦和辰溪兩縣的交界處大江口。9月21日辰溪縣解放,為維護溆浦縣城治安及迎接解放軍后續部隊前進,“總隊”奉命返回溆浦縣城。當“總隊”列隊進入縣城時,全城人民不約而同地擁上街頭,歡呼聲、鞭炮聲不絕于耳,響徹街衢。
3、清匪征糧 活捉賀幼農 溆浦縣解放后,中共湘西地下工委領導的湘西縱隊,在諶鴻章率領下,于9月21日進駐溆浦縣城,“總隊”奉命移駐城郊長樂坊、棗子坡一帶,防止國民黨飛機轟炸。溆浦縣人民政府成立后,“總隊”一面積極配合政府工作,根據縣委書記任之的布置,協助征糧,支援解放軍解放大西南,一面清匪維護地方治安等,做了大量的工作。
當時,賀幼農部仍在四處流竄,社會不得安寧,“總隊”決定徹底消滅這股頑敵。9月底,“總隊”移至巖家垅、柳溪一帶,逼近賀幼農部。“總隊”對賀部既有凌厲的軍事攻勢,又進行耐心的政治瓦解工作。因革命形勢日漸明朗,蔣家王朝滅亡已成定局,加之賀部士兵都是溆浦人,大多數人不愿再為反動派賣命,希望早日回家安居樂業。于是,在短短的時間內賀幼農部瓦解,官兵紛紛向“總隊”繳械投降。賀幼農在逃至新化縣水車時,終于在“總隊”的大搜捕中活捉,交送人民政府。
4、策動敵偽倒戈 爭取地方武裝投城 湖南溆沅辰人民解放總隊在配合解放軍一一三師解放溆浦縣的同時,派吳參謀去黔陽,指示黔陽站我部人員組織力量,盡一切努力打亂敵防御陣地,迎接解放。8月17日,黔陽小組謝登棋、楊僧等分頭赴綏寧、芷江、懷化一帶組織力量,策動敵軍倒戈,李英志負責爭取地方武裝投誠,李贊承負責支前工作,佘福生勸導已經四散的中、小學教師回校開學。各路工作均取得大進展。在中共南下工作組到達黔陽前半個月,“總隊”已爭取到縣自衛團楊榮耀團長率部投誠,上繳長短槍支770余支。在解放軍進入湘西之后,國民黨武裝成建制向“總隊”投誠。當時的《新湖南報》及廣播電臺都及時作了指道,影響很大;接著“總隊”又爭取到國民黨黔陽縣長楊誠齋率警察隊的投城,繳槍百余支,長沙綏署第三縱隊副司令潘雄飛投誠,繳槍七十余支;國民黨第十區專員兼保安司令楊鎮南也繳械投誠……
六、一支有濃厚政治色彩的革命武裝。
武思光在組建湖南溆沅辰人民解放總隊的同時注意軍隊內部的政治建設,有選擇地在隊伍中發展農工黨黨員。初到湘西。便在沅陵成立了黨小組,之后在總部建立了以武思光、武長城、諶振興、朱元陶等人組成的農工黨總隊支部,武思光還在每個直屬團隊成立農工黨小組。在近一年的斗爭中,便在部隊中發展了農工黨員近二百名。據現在能查到的入黨申請表即有166人,其中青年學生90人,占54%,工農商界34人,占21%,軍干校19人,占11%;公教人員23人,占14%。這些人都有較高的文化層次,中學以上的占60%以上。部隊中有這樣一批有文化,有知識,有愛國熱情,有較強宣傳鼓動能力的骨干力量,才得以迅速發展起來。
1949年初,農工黨中央派李輝來長沙負責黨務工作,4月,長沙建立了農工黨長沙小組。武思光與長沙的農工黨組織取得了聯系,以便及時得到組織的指示。
武思光除了在部隊中建立與發展農工黨組織外,從一開始便和當地中共組織取得聯系,爭取中共地下黨的支持,很快便在中共湘中、湘西地下工委的支持和幫助下開展斗爭。武思光還十分注意隊伍的紀律教育,從嚴治軍,以解放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為準則整飭部隊,故官兵關系,軍民關系甚為融洽。由于部隊在發展中,有一部分是敵軍倒戈的,一些是收編地方武裝的,一些是地方武裝投城的,其來源較為復雜。有些人加入“總隊”目的不純,舊習未改,自由散漫等。武思光司令員一旦發現有違犯軍紀者,嚴懲不貸,懲一敬百。“總隊”進入安化后,武思光司令發現自己的親戚,警衛連的周長寬泄露軍情,立即正法,此舉令全軍為之震動。沅陵胡東升部投順“總隊”后,軍紀不好,群眾反映強烈,該部一歹徒正在作惡之時,被武司令員發現,就地槍決,胡過不慣這種嚴肅的軍事生活,悄悄率部逃回沅陵。其它軍紀不好的部隊見后都肅然起敬,逐步做到了軍紀嚴明,秋毫無犯。
七、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四十七軍一0四師四二零團獨立營。
湘西解放后,溆浦、沅陵、辰溪、黔陽等縣人民政府相繼成立。為加速摧毀蔣介石反動政權在“國統區”的統治,迎接全國解放的農工黨建立武裝的目的已經達到,斗爭的任務已勝利完成。1949年10月,湖南溆沅辰人民解放總隊報請湘西軍區要求改編。11月“總隊”奉湘西軍區命令開赴榆樹灣,正式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七軍一四零師四二零團獨立第三營。任命李培旦為營長,諶振興為副營長。編余干部,團以上干部送中南中原大學學習,支隊長級送省軍區干校學習,營長級送湘西軍區干校學習,連長級送芷江干校學習。總隊中黔陽縣的唐彪、謝登棋部也同時編入四二零團二營。改編時,“總隊”參與改編為589人槍,總隊黔陽部30余人槍。
1951年獨立營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七軍開赴朝鮮,參加了震驚世界的抗美援朝戰斗直至戰爭結束。武思光則于1950年奉調武漢學習。
備注:
1、武思光傳略;
2、“武思光在湘西組建湖南溆沅辰人民解放總隊”根據程不吾同志整理的“中國農工民主黨湘西武斗斗爭史料”(未出版)和原“湖南溆沅辰人民解放總隊”戰士武長城、朱盛良、劉士浩、張勤耕等撰寫的回憶文章整理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