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黨“溆沅辰人民解放總隊”創始人武思光先生手跡在南岳衡山找到
文章來源: 作者:admin 時間:2012-07-12
2007年8月,我黨“溆沅辰人民解放總隊”創始人武思光先生手跡“萬方多難此登臨”,在南岳衡山風景名勝區尋找到。手跡刻在高臺寺登山公路之字形路處東側約一米距離的花崗巖石壁上。
武思光先生抗戰初期任國民黨貴州省貴興師管區司令。1938年冬擔任國民黨第六戰區高參兼戰史編纂主任。
抗戰時期的1938年下半年至1944年上半年間,南岳衡山一度成為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抗戰大本營,國共兩黨曾于此間召開了四次軍事會議,史稱“南岳軍事會議”。期間,國民黨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總司令朱德的建議,從1939年2月開始,在南岳舉辦了三期游擊干部訓練班。一時間,南岳衡山車水馬龍,冠蓋如云。周恩來、葉劍英、郭沫若、蔣介石、白崇禧、陳誠等軍政要員幾度奔走南岳共商國事,并在此授課演講。
作為參加過北伐、抗日戰爭的地方軍將領,制造過中外皆知的中山陵“哭陵”事件、有著憂國憂民情懷的武思光先生。此時他身為國民黨第六戰區高參兼戰史編纂主任,不可能在山河破碎的時候來南岳觀光旅游,很可能是來南岳約見或求見某軍政人員奔走抗戰事宜,事畢后便登臨了南岳絕頂,并留下“萬方多難”的感慨。
南岳衡山風景名勝區內現存有唐代至民國的摩崖石刻近400處,是湖南省2003年公布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此方題刻是其中之一,保存現狀良好。南岳現存的民國石刻中,有十余處反映了抗戰的內容,如“臥虎”、“雄獅迷醒”、“精神克敵”“離黃獅吼”等,題寫這些石刻的有戰功赫赫的將軍,有謙謙君子的文人,有看破紅塵的僧侶也有奔波勞作的草根,從內容中看,中華民族錚錚鐵骨和不屈不饒的民族精神,無一不在石刻中體現。
武思光先生在南岳衡山的手跡題刻尋找,是2006年我黨中央《中國農工民主黨》專題片攝制組來湘拍攝“溆沅辰人民解放總隊”的活動史跡時,由武思光先生親戚提供。聽到這個消息后,農工黨湖南省委立即請農工黨衡陽市委協助查找,農工黨衡陽市委幾次上山找尋。得知這一消息后,中共衡陽市委統戰部和南岳區委統戰部也積極協助,并函請南岳衡山風景名勝區協助找尋,最終在衡山高臺寺附近找到了此塊題刻。
附:
關于武思光先生在南岳題刻情況報告
1、摩崖石刻位置及內容
該方石刻的位置在南岳衡山風景名勝區高臺寺登山公路之字形路處東側約一米距離的花崗巖石壁上。內容為“萬方多難此登臨”,款屬“民國二十八年四月奔走抗戰,便中游此,感而題此陳語,溆浦武思光?!?,楷書字體,右起豎刻;內容字大約15×10厘米見方,款屬字大約8×8厘米見方。整幅石刻尺寸約140×90厘米見方。
2、簡要說明
南岳衡山風景名勝區內現存有唐代至民國的摩崖石刻近400處,是湖南省2003年公布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此方題刻是其中之一,保存現狀良好。
抗戰時期的1938年下半年至1944年上半年間,南岳衡山一度成為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抗戰大本營,國共兩黨曾于此間在此召開了四次軍事會議,史稱“南岳軍事會議”。此間,國民黨接受共產黨朱德總司令的建議,從1939年2月開始,國共兩黨還在南岳舉辦了三期游擊干部訓練班。一時間,南岳衡山車水馬龍,冠蓋如云。周恩來、葉劍英、郭沫若、蔣介石、白崇禧、陳誠等幾度奔走南岳共商抗戰國是,并在此授課演講。
作為一支地方抗日武裝力量,溆沅辰總隊司令的武思光不可能在山河破碎的時候來觀光旅游,很可能是來南岳約見或求見某軍政大員而“奔走抗戰”事宜,事畢后就便登臨了南岳絕頂,并留下“萬方多難”的感慨。
南岳現存的民國石刻中,有十余處反映了抗戰的內容,如“臥虎”、“雄師速醒”、“精神克敵”、“離黃獅吼”等,題寫這些石刻的有戰功赫赫的將軍,有謙謙君子的文人,有看破紅塵的僧侶也有奔波勞作的草根,從內容中看,中華民族錚錚鐵骨和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無一不在石刻中體現。
3、保護和管理
南岳衡山是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現在正積極申報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因此對景區自然和文化資源實行了嚴格的保護和管理。南岳現存的各個時代摩崖石刻,作為景區不可再生的珍貴文化資源,首先它已列入了申報世文化界遺產申報文本中主要內容之一;其次省市文物部門已將南岳的摩崖石刻列入了湖南省第七批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名錄;最后,南岳區文物主管部門和風景資源管理辦在今年上半年對南岳景區內所有的摩崖石刻進行了全面普查,在研究著錄的基礎上建立了電子數據檔案。由于所有的石刻都在野外自然狀態中,為了減緩其自然風化,南岳區文物處正在請中國文物研究所制定科技保護方案項目,年內有望實施保護措施。
南岳區文物管理處
2007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