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觀察丨農工黨湖南省委會:加強民主監督 凝心聚力推進湘江生態環境保護
文章來源:紅網 作者: 時間:2022-09-08加強長江(湖南段)、湘江、洞庭湖生態環境保護,是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必要舉措,對于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加快建設現代化新湖南具有重要意義。
去年以來,受中共湖南省委委托,農工黨湖南省委會對口衡陽市、株洲市開展為期五年的湘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工作。
9月2日,湖南省政協副主席、農工黨湖南省委會主委、南華大學校長張灼華帶隊赴衡陽實地調研,與有關部門座談交流,深入了解衡陽市湘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情況。
近年來,衡陽市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特別是在湘江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1-7月,全市44個地表水考核監測斷面水質優良率100%,湘江干流13個斷面水質均值全部達到Ⅱ類水質,13個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與之同時,衡陽市當前還存在生態環境歷史欠賬較多、流域性環境風險隱患較突出、基礎設施待完善等短板問題。
“礦涌水污染不僅使礦區內部的地下水受到污染,還會通過溢流污染地表水,要采取措施有效治理”
“部分鄉鎮污水處理廠低效甚至無效運行,造成治污資源浪費”
“要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全方位打好治污組合拳”
……
座談會上,調研組與當地政府部門深入交流探討,共同探尋湘江生態環境保護的“衡陽思路”。
衡陽是老工業基地、農業大市,有著“金屬之鄉”之稱,在發展的同時,如何切實保護好生態環境?
衡陽市政府有關同志表示,將嚴格按照黨中央和省委決策要求,全力支持湘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工作,狠抓問題整改落實,著力提升治理效能,齊心協力把湘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做得更扎實有效,讓“天藍、地綠、水清”成為衡陽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調研組建議,要加強湘江岸線污染防治,持續推進重金屬污染防治與修復工作,有序開展尾礦庫治理,推動歷史遺留廢渣和危險廢物處置能力提升。要提高科學治理礦涌水力度,加強技術攻關,建立健全礦山地下水環境監控預警體系,從源頭上控制礦涌水產生及污染。要扎實推進城鄉污水處理設施與管網建設,補齊醫療廢水預處理設施建設短板,提高污水收集處理效率。要強化政策導向,創新綠色金融模式,鼓勵企業參與發行綠色債券。
張灼華指出,農工黨湖南省委會將牢牢把握政治監督定位,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及時總結宣傳衡陽的好做法、好經驗,梳理普遍性、系統性的問題,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議,凝心聚力推進湘江生態環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