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兩會 | 農工黨湖南省委會建議:促進湘產道地藥材產業發展
文章來源:參政議政處 作者:王家璐 時間:2025-01-15在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上,農工黨湖南省委會提交了關于促進湘產道地藥材產業發展的集體提案。
我省野生中藥材資源豐富,中藥資源共計4123種,居全國第二位,中藥材存儲總量1200多萬噸。中藥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經過多年的發展,我省中醫藥產業已形成中藥農業、中藥工業、中藥商貿流通、中醫藥健康服務業全產業鏈,年產值1091億元。近期,湖南省中醫藥管理局發布關于湖南省道地藥材目錄(第一批)的公示,35種藥材入選湖南省道地藥材目錄。我省發展中醫藥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農工黨湖南省委會調研發現,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缺少支持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中藥材種植屬于農業范疇,遇上極端天氣,種植的中藥材可能導致藥農血本無歸。目前,沒有像蔬菜種植那樣享受農業保險;藥材基地的建設,無論大田還是林下種植藥材,都享受不到國家種植補貼。藥材品種大多為多年生,投資比較大,回收期長,種植藥材與種植糧食作物的收益僅在補貼上就相差巨大。
二是缺乏地理標志保護的緊迫感。地理標志被譽為特色產品行銷市場的“名片”,以地理標志保護道地藥材是最為恰當的一種市場營銷工具。而我省各大政府網站目前沒有專門介紹湖南地理標志保護的版塊,更談不上與道地藥材地理標志保護有關的版塊存在,即使在“國家地理標志網”也難覓湖南道地藥材的蹤影。四川、云南、貴州等中藥材資源大省對道地藥材地理標志保護則相當重視,有專門的道地藥材發展條例等。
三是品牌推廣宣傳力度不大。對第一批入選的道地藥材原料藥缺乏凝練和系統規劃,資源保護與有效利用矛盾突出。“湘字號”藥材品牌宣傳力度遠遠不夠,知名度遠不如川藥、廣藥、云藥、貴藥、淮藥、浙藥、關藥等,沒有得到業內人士和市場的廣泛認同,沒有形成品牌實力。
為此,農工黨湖南省委會建議:
一是釋放政策紅利,推動培育“湘字號”中藥材。
道地藥材的種植屬于中藥農業范疇,將其納入農業保險,利用市場和社會力量,保證災后重建的速度和質量;在項目和資金安排上對林下經濟發展給予扶持,鼓勵支持林下經濟發展。并遴選一批道地藥材開展生態種植示范基地和中藥質量追溯體系建設,提供“優境”“優形”“優質”“優效”的湘產道地藥材,打造“湘字號”道地藥材品牌。制訂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科學布局,大力推進中藥材林下種植、野生撫育和仿野生栽培,通過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加強自然資源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建立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資源高效利用制度、生態保護和修復制度,擴大優質道地藥材生態產品的供給能力。
二是提升生態中藥材質量安全,打造優勢道地藥材地理標志產品。
開展道地藥材提純復壯、擴大繁育和展示示范,加大中藥材新品種選育和推廣力度,培育生態道地藥材優質種子,確保“基原純正”。同時,從道地藥材種子源頭上做好質量追溯管理,構建“來源可知、去向可追、質量可控、責任可究”的道地藥材質量溯源體系。針對我省重點優勢品種和優勢產區,創建一批地域特色突出、產品特性鮮明的生態道地藥材區域品牌,同時將綠色、有機、地理標志產品認證相結合,打造優勢生態道地藥材品牌,確保“根正苗紅”。
三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與區域公用品牌建設,確保道地藥材產業興旺與高質量發展。
利用現有植物園及種質資源圃,從道地性人文因素、地理標志文化內涵、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生物遺傳資源等方面,完善我省道地藥材傳統知識與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實施農耕文化傳承保護工程,深入挖掘其農耕文化中蘊含的優秀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推進植物新品種、國家發明專利等知識產權的創造與運用,保護專利權與植物新品種權等,護航中藥農業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發展我省道地藥材產業創新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