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歸途,回家過年
文章來源:婁底市委會 作者:龔向陽 時間:2025-02-0810多年前,也是大寒后的一個周日,一個晴天,我坐班車去鄉(xiāng)下采風,鄰座是一個年輕女子,一看就知道是在外闖蕩的雙峰妹子,回家過年的。她見我背個相機就問是不是去鄉(xiāng)下照風景,我說不光是照風景,更多的是照人。
她說,你多照些農村的風景和老房子吧,把它們放到網上,讓我們這些常年在外面的雙峰人多看看家鄉(xiāng)的樣子。我說你好幾年沒有回來了吧?她說也沒有,只有去年沒回來,沒買到票加上公司也要人留守。
遠處一棵大樹落完了樹葉,密麻麻光禿禿的枝丫中幾個鳥巢格外醒目。她說我到家了。
她叫司機停了車。停車的地方,是一條沙土山道,通向山腰的村落。她并沒有立即走向回家的那條山道,而是站在那抖了抖肩頭的行囊,對著山道盡處的村落,大聲喊道:“我回來啦!”
我忽然有些感動,這是歸鄉(xiāng)游子對久違家鄉(xiāng)的深情呼喚。車外反光鏡中,一個瘦弱女孩走在那條沙土山路上,那是一個游子回家的身影。
快過年了,又到遠方游子回家的時候了。前不久的那一場雪才剛剛融化,家鄉(xiāng)的小石橋和池塘里薄冰上的蹣跚邁步的鴨子仍是這個冬天最美的畫面。
還有老屋旁邊的竹籬笆,屋前白茫茫的小河和村莊。
雪融了,老父親便開始盼望你的歸期。
村里耍龍燈的隊伍也很快會走進你家的廳屋。
小橋流水旁的祖屋,還有留在家鄉(xiāng)的兄長,每年只能見一次。
鄰居家院子里的那棵大楊梅樹,樹冠又長大了一圈。而去年還坐在自家門口嘮嗑曬太陽的老人,每年回來會發(fā)現少一兩個。
橋上曬紅薯片的大嬸,盼著小孫子回來,再在柴灶上炸得滿屋的香脆。
每天守在家門口的那條大黃狗也想你了,它記不清你已經有幾年沒有回家了。
雖然仍是那棟土磚屋,卻是童年里最美的記憶。
有這樣槽門的人家已經不多,它還是爺爺年輕時分得的老東家的房子,現在已是文物了。
這樣的老房子,已經有很多不在了,化作了你我一縷縷鄉(xiāng)愁。
小時候放牛的歲月也一去不返。
知道你喜歡吃筍,干筍是母親每年必備的山貨,從春曬到冬熏,那是慈母的心啊。
老屋的柴灶,已經很少用了,只有在我們過年回家的時候,母親才會重新點燃一束松枝,塞進灶膛。這時,老屋屋頂又會開始升起炊煙。
如果說游子是風箏,另一頭就是家鄉(xiāng),中間那根線便是離家的那條路。
我從小生長和工作在永豐這座小城,沒有過漂泊的日子,這或許是一種幸運,但也是一種遺憾。沒有漂泊才渴望漂泊,也更深知游子的酸楚和鄉(xiāng)愁。
炊煙起,游子歸。走過小橋,翻過山崗,回家過年。
你會不會也和10年前那個剛踏上家鄉(xiāng)土地的女孩那樣,對著村囗大喊一聲:“我回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