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國兩會訪談】全國人大代表尹雙鳳:將AI人工智能課程納入高等教育課程體系
文章來源:湖南教育融媒 作者: 時間:2025-03-10《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明確提出“促進人工智能助力教育變革”,將AI技術作為推動教育體系創新的核心驅動力,目標是到2035年建成全球領先的教育強國。教育部在2024年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宣布實施該行動,強調AI與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及社會服務的深度融合,同時注重“數字向善”,加強倫理研究以防范技術風險。今年的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副校長尹雙鳳重點關注的是AI人工智能時代高等教育發展。
尹雙鳳在調研中發現,當前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創新思維的培養不足。在當前的教育體系中,許多高等院校仍然偏重于知識傳授,而且課程教學內容陳舊,缺乏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探索的環境和機制。二是過于依賴傳統路徑。許多教育體系仍然傾向于鼓勵學生遵循傳統的教育路徑,例如過于強調學歷、考試和學術成績,忽視了實踐經驗和跨學科能力的培養。三是對實踐和項目導向學習的重視不足。當前教育體系仍然過于注重理論教學,忽視了學生在真實項目中鍛煉和解決問題的機會。四是文化與情感共鳴的缺失。DeepSeek通過技術創新帶動AI普及,《哪吒2》則通過重新詮釋傳統文化故事實現了文化自信?,F有的教育體系在培養學生的創新和技術能力的同時,未能充分關注學生的情感共鳴和文化認同。
尹雙鳳建議,推動課程體系的動態更新與跨學科融合。高校應積極響應國家對“人工智能+X”復合專業培養的要求,更新課程體系,特別是增加跨學科合作課程。高校開設跨學科項目,設置“AI+藝術”“AI+文化創意”“AI+醫學”等跨學科課程,推動不同專業學生的互動合作。
他建議強化實踐導向的教育模式。一是深化教育改革,鼓勵學生在項目和實踐中學習,提升其創新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根據個人興趣與實踐經驗制定研究計劃,提升學生的目標感和目的性學習。二是校企合作實踐基地,通過與行業合作,設立更多校企合作實踐平臺,讓學生參與從創新到應用的全過程,例如通過與AI公司、動畫公司合作,為學生提供實戰項目;加大對創業項目的支持,設立更多創業孵化平臺,為學生提供資金、技術和市場支持,鼓勵學生將創新項目轉化為實際成果。
建議推動文化自信與創新教育的結合。高校應在課程中注重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結合,培養學生在尊重傳統的同時,具備創新精神。設立數字文化課程,開設數字文化遺產、AI與傳統藝術等課程,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相結合,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創新能力。
尹雙鳳還建議,調整教育評價機制,鼓勵長期主義。高校應改進傳統的評價機制,減少對短期成就的考核,更加關注學生的創新潛力和長期發展。優化導師制度,鼓勵導師支持學生從事具有挑戰性和長遠影響的研究方向,幫助學生發現并培養自己的興趣和潛力。